一、什麼是心理健康:
人是一個整體,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,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,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生;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,情緒、情感和意志,需要和動機;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,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,並能促使人體內、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,並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,提高生活質量,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。
二、心理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界定心理健康,其基本標準有:
1、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;
2、能很好地瞭解自己,並能恰當地估價自己的能力;
3、生活理想切合實際;
4、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;
5、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;
6、善於從經驗中學習;
7、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;
8、能適度地宣泄情緒和控制情緒;
9、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,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。
三、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:
1、不要爲自己尋找藉口;
2、再給自己一點愛;
3、分散你的注意力;
4、改變你的行爲;
5、走出憂鬱,創建“三人空間”;
6、瞭解自己的極限
7、尋找心靈的綠洲----讓身心安寧的放鬆術和冥想術;
8、相信自己,也相信他人;
9、計劃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,應付枯燥的生活;
10、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;
11、看到事情的光明面---寬容、自嘲及“愉快療法”;
12、把複雜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問題;
13、傾盡全力完成一件事;
14、運動是自救的基礎。
四、中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
1、自覺學習心理知識,尋求心理健康的良藥;
2、對自己不過分苛求,確立目標適中,養成“平常心態” ;
3、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,避免失望感;
4、不盲目的處處與其他同學競爭,避免過度緊張;
5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,擴大社會交往;
6、加強意志鍛鍊,保持樂觀的“正性情緒”。